• 专题 · 即将开始异地恋的人们 | 也曾想过替你看风景
  • 2016-10-27 by 记录爱
情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by《卜算子》李之仪
我的表姐,暂且称之为A,系某校建筑系高材生,大四毕业后公费派送到东京大学读研。本可以成为令人羡慕的人生赢家,她却以“看似完美的投资往往具有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而且我并不觉得我有能力和一部电子产品谈持久的恋爱”为由拒绝了这个机会。
本科毕业,小A庸庸碌碌地在广州工作,拿着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消磨着自己曾经信誓旦旦要好好闯过的青春,与男友之间正如古人所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情也日渐枯竭,两年后,小A再也忍受不了曾经无比厌恶的这样的自己。
挥手告别这段已如鸡肋的恋情,重新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不过这次,是自费。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个月后,小A的前男友,也申请到了东京大学的进修机会,飞往日本,后面的故事可想而知。
似乎听过了太多异地恋无疾而终的故事,也就害怕起了这种隔着屏幕无法拥抱的温暖,去面对一场根本不敢谈未来的随时可能无疾而终的似乎不能称之为恋爱的恋爱。少女时一直渴望轰轰烈烈的感情,为你夜不成寐声嘶力竭,为你天翻地覆众叛亲离,和你如胶似漆永不分离,即刻死去也值得。
直到经历现实才幡然悔悟,这世上本就没有那么多缱绻之鸟,爱情的公式里总会乘上距离的倒数,距离与美的正比例函数的残差也是超乎想象。
所以两个月前在志愿的选择上,我把他规划在了我以后的人生中,成为了考虑大学地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是冲动不理智,但是我自以为我是无比认真地思考过我的未来,或者说,我们的未来。
和父亲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一次深刻的谈话,父亲的一句话看似随意其实也是无时无刻在敲打着我,他说你们现在看似异地半个月,或许觉得异地可行,是因为你没有想过支持你现在异地的信念是半个月后就会再见,可是当这个日期拖得更长呢?
开学以后你们看似同城但是思念还是你们感情的主旋律。所以有时候异地恋与否,界限并不分明。
年少时代的所谓异地恋,其实是不同时空两个个体的相互慰藉,都是孤身在外拼搏,此时此刻如果被远方的人儿记挂着,内心也是一阵温暖吧。男朋友曾经分享给一篇文章给我,讲恋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基于二者的平衡与理智。
而异地恋看似猛虎,却也有千千万万的人们在坚持,维持下去的前提,或是双方都是成熟理智的个体,因为没有了一生气就撒娇卖萌壁咚接吻的桥段,也衡量着见一次面的机会成本,所以更是一种智商与情商的切磋。
感情与距离的拉锯战,其实无谓谁输谁赢,有时候太思前顾后,反而束缚了手脚,不如走下去,走了再说。
也曾自己庆幸和被人羡慕没有异地恋的烦恼,但似乎也少了“没有你的日子,我看过的每一次风景,都想象你看到的表情”的情趣,也会害怕没有了距离的倒数产生的所谓微妙的美,七年之痒是否会提早到来。
 
由个体主观产生的距离就像自然界中的生殖隔离一般比地理隔离要可怕得多,时间与地点都是洪水猛兽,这样想来似乎异地恋也就没有那么不可接受。
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即使你明明很渴,可当你握着已被烫手的水时,你还是会选择放下。多年以后,我们有了自己完整的人格、独立的世界,真正明白爱不是可以肆意挥霍的刀剑。
与恋人之间不再是那只能风花雪月昙花一现才托得起的浪漫,而是归落到彼此内心的安宁与细水长流。当我们回忆起自己最初的选择,无论异地恋与否,只希望当时的我们都做了最正确的选择。